好家伙,这事儿终于还是没憋住。在南海那片蔚蓝色的棋盘上,中菲两家你来我往地“推太极”推了整整五天,结果在10月12号上午9点19分,菲律宾那艘编号3003的公务船,就像个喝高了的醉汉,一头撞上了咱们的海警21559艇。这一下,可不是简单的“碰瓷”了,这简直就是把整个牌桌都给掀了。
结局反转?说真的,这场戏从一开始剧本就写歪了。马尼拉那边原以为能上演一出“弱者悲情牌”,拉着山姆大叔的袖子在国际上卖个惨,顺便还能把国内那桩高达22亿比索的腐败案给糊弄过去。这算盘打得噼啪响,结果呢?一头撞上去,没撞出同情,反倒把自己撞成了国际笑话。
我们先把镜头拉回到那个碰撞瞬间。事后,双方的公关部门简直是加足了马力,剪辑视频的速度比博尔特百米冲刺还快。菲律宾那边放出来的片段,配上悲情音乐,活脱脱一幅“海上安陵容”受尽欺凌的模样,声泪俱下地控诉咱们是“先开水炮再撞船”,说自己的3003船当时正安安静静地抛锚停泊,简直就是个无辜的“静美人”。
可咱们这边新华社和海警局的视频一放,好家伙,整个故事立马就成了另一部电影。画面里,那艘3003船跟打了鸡血似的,高速航行中突然一个“神龙摆尾”,冲着咱们的舰艇就来了个“危险变向”。这哪是“静美人”,这分明是“速度与激情”看多了,想在现实里玩一把海上漂移。至于水炮,那是你们先耍流氓,我们出于警告和驱离目的,才给你们“物理降温”的。
这就有意思了,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两部完全不同的“纪录片”,你信谁的?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也没有绝对的真相,只有各自需要服务的立场。马尼拉需要一个受害者身份去联合国哭诉,去华盛顿邀功;而我们需要用事实告诉全世界,谁才是这片海域真正的“规则破坏者”。
这场闹剧,为什么偏偏选在铁线礁?你打开地图瞅瞅,这地方简直是老天爷专门设计的“吵架圣地”。它离菲律宾占着的中业岛就两三海里,几乎就是站在阳台上就能看见;同时,离咱们重兵把守的渚碧礁也才六七海里。这就好比两家邻居,院子中间那棵歪脖子树到底归谁,谁都想说了算,谁都不肯退。
而且这也不是他们第一次在这儿搞小动作了。就在几个月前,菲律宾就派了34个所谓的“科研人员”想非法登礁,结果被我们一架直-8J直升机用旋翼风给硬生生吹了回去。那次是想在陆地上“插旗”,没成功;这次就换到海上玩“碰碰车”,手段越来越没品,也说明他们是真急了。
急什么?当然是家里快揭不开锅了。马科斯政府正因为前议长的腐败丑闻被民众骂得狗血淋头,支持率跌到冰点。这时候,在外面搞点事情,把大家的注意力从家里的烂摊子转移到海上的“爱国秀”,这招数虽然老套,但屡试不爽,堪称“政客续命丹”。
当然,这场戏少不了背后那个若隐若现的“总导演”——美国。事发后,美国国务院和驻菲大使比谁都快,第一时间跳出来谴责咱们,重申对菲律宾“坚如磐石”的承诺。听着挺唬人,可你细品,全是口惠而实不至的骚操作。事发时,美军一艘军舰就在100海里外优哉游哉地“围观”,动都没动一下。更有消息说,美国之前援助给菲律宾的“堤丰”导弹系统,连弹药都没给配,就是个铁壳子。
这叫什么?这就叫“渣男式”撑腰。嘴上说着“我爱你,我为你对抗全世界”,真到要动手的时候,他就躲你身后,顶多帮你喊两句“加油”。菲律宾这次算是把美国的底裤给扒下来了,也把自己推到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所以说,这场精心策划的“碰瓷”,最终成了一场“偷鸡不成蚀把米”的黑色幽默。船体上的那点刮痕,找个船厂几天就修好了。但这一撞,撞碎了马尼拉政府最后一丝体面,也撞出了美菲同盟的塑料质感。咱们这边呢,从17次无线电警告的“先礼”,到水炮拦截的“后兵”,再到事后舆论战的快速反击,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清晰地告诉了所有人:时代变了,在南海这片地界,想靠撒泼打滚来占便宜,门都没有。
个人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