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股价超越茅台,A股迎来“半导体时代”的历史性转折!
2025年,寒武纪股价一度突破1500元,市值飙升至6643亿元,取代茅台成为A股第一高价股。 这一标志性事件背后,是半导体产业从“卡脖子”到“国产突围”的加速变革。 国家大基金三期落地、光刻机技术突破至7nm、AI算力需求爆发三重利好下,半导体已从“周期行业”升级为“战略资产”。 但市场目光仍聚焦于寒武纪等明星股,而真正支撑产业链的“隐形冠军”——从材料、设备到封测的关键企业,估值尚处洼地。
导体材料:国产替代的“咽喉要地”
硅片领域,沪硅产业的12英寸大硅片月产能已达120万片,国内市占率提升至18%,直接打破日本信越和SUMCO的垄断。 其产品已通过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头部晶圆厂认证,2025年产能规划瞄准每月120万片目标。 光刻胶环节,南大光电的ArF光刻胶攻克28nm技术节点,年产能规划5000吨,并向中芯南方小批量供货。 靶材领域,江丰电子的超高纯度钽靶全球市占率超60%,进入英特尔、台积电供应链。 安集科技的抛光液在国内市占率稳居第一,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2%。
从“0到1”的硬科技突围
刻蚀设备龙头中微公司,其5nm刻蚀机全球出货量超5000台,在先进制程市场份额达15%。 北方华创作为全环节设备平台,PVD设备国内市占率提升至15%,12英寸立式炉设备攻克高深宽比填充技术,14nm制程设备批量供应中芯国际。 清洗设备企业盛美上海,凭借兆声波清洗技术全球市占率达12%,客户覆盖SK海力士。 检测设备厂商中科飞测的晶圆缺陷检测精度达10nm级别,获长江存储亿元级订单。
细分赛道的“单点破局”
兆易创新在存储芯片领域实现双线突破:NOR Flash全球市占率第三,车规级产品导入特斯拉供应链;DRAM芯片研发已进入量产前阶段。 模拟芯片龙头圣邦股份,车规级电源管理芯片通过宝马、大众认证,2025年第一季度汽车与工业客户收入占比提升至40%。 射频芯片企业卓胜微,5G基站PA芯片量产打破Skyworks垄断,国内射频开关市占率超80%。 AI芯片寒武纪的思元370算力达560TOPS,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同比增长210%。
产能与技术双升维
晶圆代工环节,中芯国际14nm FinFET工艺良率稳定在95%,N+1工艺进入风险量产,二季度产能利用率达85%。 华虹半导体聚焦特色工艺,其车规级BCD工艺全球市占率25%,为德州仪器提供代工服务。封测领域,长电科技的2.5D封装良率高达99.9%,HBM封装产能提升至每月1万片,为英伟达、AMD提供高端服务。 通富微电的Chiplet技术已导入AMD MI300X芯片量产线,订单排至2026年第一季度。 晶方科技在全球CIS封装市占率超50%,车载业务占比过半。
第三代半导体的产能放量
碳化硅领域,天岳先进的6英寸衬底良率超85%,进入特斯拉供应链,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同比增长180%。 斯达半导的车规级IGBT模块全球市占率仅次于英飞凌,碳化硅功率模块生产线将于2025年底投产。 三安光电的碳化硅MOSFET与比亚迪签订长期协议,8英寸衬底产线建成投产。
行业景气度持续验证
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增长至1660亿美元,环比增长10.7%。 国内半导体板块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近200%,北方华创前三季度净利润达16.82亿元,增幅55.02%;中芯国际三季度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56.5%。 美国对华GPU出口管制加剧,刺激国产替代加速,2019年至2023年,中国从美国进口集成电路金额占比从4.4%降至2.4%。
设备与材料环节估值洼地明显
对比寒武纪等明星股,半导体设备与材料企业估值普遍偏低。 北方华创作为全环节设备龙头,市盈率仅21倍左右,社保基金增持621万股。 长川科技测试设备市盈率37.76,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材料企业江化微湿电子化学品纯度达99.9999%,但市值仅百亿级别。 在AI服务器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半导体设备订单可见度已延伸至2026年。#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个人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