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为何在美国关税问题上妥协了 夹缝中的生存之道。柬埔寨突然宣布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虽然具体税率尚未公布,但这场谈判背后显然隐藏着巨大的代价。去年,柬埔寨出口总额达到262亿美元,其中近四成销往美国,尤其是纺织业占据了重要份额。然而,特朗普政府提出的49%关税几乎将柬埔寨的纺织业推向绝境。
一位在柬埔寨经营服装厂的中国老板表示,如果按49%征税,他的工厂将难以维持。一件成本10美元的T恤,加上4.9美元的关税后,市场竞争力将大大降低。为了保住饭碗,柬埔寨不得不在谈判桌上做出让步,可能要扩大进口美国农产品以换取关税减免。
表面上看是关税谈判,实际上美国有更深层次的目的。一方面,通过高关税迫使柬埔寨开放市场,让美国农产品和汽车进入;另一方面,要求严格审查出口商品的原产地,切断中国企业通过柬埔寨“转口”的途径。此外,美国还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在东南亚推行“选边站”,孤立中国。
尽管如此,柬埔寨也在积极寻找出路。他们加强了与RCEP成员国的合作,去年贸易额达345亿美元。芒果、香蕉等农产品通过中老铁路源源不断运往中国。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吸引了180家企业入驻,创造了3万个就业岗位。一个柬埔寨果农表示,通过RCEP,芒果价格翻了一番。
大国博弈下,小国如柬埔寨面临无奈与倔强。一边是占出口40%的美国市场,另一边是中国的投资和基建支持,哪边都得罪不起。洪马内政府多次强调不会损害中国利益,西哈努克港的中资项目依然如火如荼,中柬“鱼米走廊”合作也在深化。
全球化退潮背景下,小国生存空间越来越窄。美国的霸凌式关税不仅伤害了柬埔寨,也影响了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柬埔寨这步棋是否正确,面对美国的施压,小国真的没有别的选择吗?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个人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