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岐黄薪火、传国医精髓,让我们跟随陕西中医药大学推出的《名医风采》系列报道,追随名医名家的铿锵足迹,感受至精至诚的杏坛芬芳,聆听诲人不倦的谆谆教诲,感受敬佑生命的赤忱之心…… 现推出《名医风采》第三十一期:陕西省第三届名中医杨志宏。
个人简介
杨志宏,陕西省名中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沈舒文教授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首席专家。曾任沈舒文名中医工作室负责人。现任陕西中医学会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副主任委员兼秘书、中国中西结合学会第一届眩晕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络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糖尿病康复专业委员会、陕西省中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咸阳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咸阳市脑心同治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
展开剩余76%所获荣誉
荣获陕西省科技成果奖三等奖2项、“咸阳市五一劳动节先进工作者”;荣获陕西中医学院观摩教学活动三等奖,获评陕西中医学院优秀共产党员、“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评建工作先进个人、职业道德先进个人;荣获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教学工作先进个人三等奖、中医学术传承奖、“优秀科主任”称号。2002年8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评为优秀进修生。
擅长领域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中风偏瘫、眩晕、痴呆、头痛、癫痫、失眠、震颤、咳嗽、气喘、心悸、水肿、高血压、糖尿病、胃炎胃痛、肠炎腹泻、关节疼痛等疾病。
先进事迹
一、精研医术,融贯中西
杨志宏师承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沈舒文教授,在40年临床实践中,构建了“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西医协同”的“三条腿走路”诊疗体系,提升了治愈率效率,其门诊中医治疗率长期保持在80%以上。他主要深耕以下方向:一是中医脑病特别注重高脂血症、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治疗与预后的因果关系。二是与脑动脉硬化症相关性眩晕、头痛、失眠、震颤等的临床研究。三是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与治疗。四是脑血管病的早期康复治疗及后遗症期的康复恢复治疗。尤其他独创的“调脂柔脉颗粒”经十年临床应用,对脑动脉硬化症及代谢异常相关脑病疗效显著,在血管性痴呆康复领域形成特色疗法。杨志宏凭借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吸引各地患者慕名求诊,年接诊量位居全院前列。
二、杏林传薪,桃李成蹊
杨志宏作为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构建了“临床带教-科研训练-基层实践”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中,强调“跟师临证-经典研读-创新思维”阶梯式成长,累计培养27名研究生。在省内子长市中医医院、渭南市中心医院、泾阳县中医院、铜川市耀州区人民医院建立名中医学术传承工作站,为县域医疗培育12名技术骨干。他秉持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以进取之心推动中医脑病学科建设与发展,带领名中医工作室团队传承挖掘名老专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深入探讨、阐释名优方药的作用机制和证治规律,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病的瓶颈问题,着力提升诊疗水平与临床疗效。工作室团队的朱晓娜、曹旸、问莉娜、郭珍、许红、王昕等大多都已成为脑病专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核心骨干。
三、精益求精,承古拓新
杨志宏始终坚持以学术创新赋能中医发展,围绕脑病从基础到临床研究20余年,遵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沈舒文老师学术思想,根据脑病脏腑功能失调,风、痰、瘀、毒、浊邪内生,导致慢性脑病虚实夹杂,正虚邪盛的病因病理特点,提出“脏腑虚损,诸邪内生”的证候结构特征、“阴阳气血亏损,风、痰、瘀、毒、浊交结”的核心病机论点,为脑病中医诊疗提供新思路,并在相关研究方向主持陕西省科技厅课题1项、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4项、陕西省教育厅课题2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55篇;编写出版专著5部,主编3部,副主编2部。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技成果奖三等奖2项;临床转化方面,主持新药临床药品基地研究项目20余项。为紧跟科学研究前沿,他还多次赴京参加神经科疾病诊治高级研修班,持续推动中医脑病研究从基础到临床的深度融合。
坐诊信息
周二上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名医馆
来源:陕西中医药大学
发布于:陕西省个人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