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策支持下,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已成为改善居住品质的新路径。面对这一机遇,许多家庭却不知从何入手。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这一政策标志着我国城市更新从“政府主导”转向“居民自治+市场参与”的新阶段。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这意味着在不离开熟悉环境的前提下,也能住上安全舒适的新房。但面对这一复杂过程,很多人感到迷茫:如何启动?需要多少资金?怎样协调邻里意见?
政策变革:从“大拆大建”到“自主更新”
我国城镇化率已突破67%,城镇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的阶段。全国有超过22万个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涉及居民上亿人。
与传统的政府或开发商主导模式不同,新政策强调“居民主体地位”。简单说,就是业主自己组织、自己决策、自己参与改造全过程。
展开剩余77%广州花都区集群街2号楼的业主们已经尝到甜头。他们每平米交4600元,政府补贴一部分,从危房到新房只用了10个月时间。这不仅节省了等待时间,相比购买新房,成本也大幅降低。
三大好处:不只是住上新房那么简单
自主更新带来的首先是居住品质的飞跃。杭州浙工新村通过自主更新,将13幢危旧房建成7幢11层小高层,配备电梯和地下车库,绿化率提升到25%以上。
房产价值也将获得提升。浙工新村改造后,房价从每平方米2.7-3万元上升到4.2万元,涨幅约40%。这种增值收益远远超过传统装修投入。
最重要的是,自主更新保留了珍贵的社区网络。北京师范大学调研显示,被迫迁移的居民中,68%表示邻里关系质量下降。自主更新让老邻居们还能继续在一起生活,保留了多年的情感纽带。
实用指南:五步启动自主更新计划
自主更新并非一帆风顺,面临资金、协调与审批的难题。如果您所在的小区也想尝试自主更新,可以参照以下步骤:
第一步:充分沟通协商。自主更新改造必须经全体改造房屋所有权人书面同意,前期充分沟通至关重要。可以学习杭州浙工新村“一幢楼一代表”的原则,成立能够代表大多数居民的自主更新委员会。
第二步:专业房屋鉴定。找专业机构做房屋安全鉴定,查看是不是C级、D级危房。这是启动更新的前提条件。
第三步:科学编制方案。结合小区实际情况,编制更新项目实施方案,包括改造方式、改造内容、资金筹措等。可以参考厦门市的规定,城镇老旧小区内多户业主的住宅楼,若建筑使用年限达40年以上或经鉴定为C级或D级危房,可申请开展自主原地翻建。
第四步:用足支持政策。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如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税收优惠、公积金提取等。目前多地已出台具体政策,如厦门市规定居民可提取住房公积金、使用专项维修资金等渠道筹措资金。
第五步:借鉴成功经验。参考杭州、厦门等地的成功案例,学习其经验和实施路径。如广州花都区通过20余场协商会确定改造方案,这种充分沟通的方式值得学习。
平台助力:赋能自主更新全过程
面对自主更新的复杂过程,可以向房老二等新兴平台寻求全方位支持,让普通家庭也能轻松应对过渡期。如:
社区总长在自主更新过程中,担负起承上启下的关键枢纽作用。既可以协助业主完成协商、办理手续过程,又能够根据对社区、户型及硬件设施的深入了解,指导监督整个装修改造过程。
房屋建设期间,原住户面临过渡期居住需求。可以通过平台发布求租需求,并通过一键多发功能,有效提升曝光量,又可以多业主联合,通过同城招标,进行整体租赁,有效降低成本。
过渡期间,通过房老二平台社区圈,业主方便进行过程沟通,并通过资讯平台,密切关注城市相关政策变化。
平台城市公司在改造过程中,进行全方位扶持,并将不同社区优秀的经验做法进行交流推广,确保更新保质保量、按时交付。
从广州花都的危房改造,到杭州浙工新村的整体重建,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正在上演。
那些曾经被认为只能等待拆迁的老旧小区,正在居民自己手中焕发新生。
发布于:山东省个人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