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政策驱动下的消费循环,正在古都西安悄然加速。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了西安的新能源汽车4S店、家电商城等地,摸底以旧换新的落地情况。
“我想把家里的老旧燃油车置换为一辆新能源车,为子女结婚做准备。6月初交完车款后,展厅销售帮忙把补贴资料提报。7月4日,1万元的购置专项补助先达账户。三天后,7月7日西安市汽车置换更新补贴亦如数到位。”消费者刘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在2025年中央政府扩大汽车消费补贴的政策框架下,西安印发《西安市消费品以旧换新和促进消费实施方案》,形成中央财政补贴与地方专项配套的组合杠杆。
此外,据西安市商务局数据,今年以来,西安市已开展11场家电以旧换新活动。5月17日首场活动启动以来,累计116家企业参与,吸引近30万人次。
截至6月23日,西安市以旧换新补贴惠及消费者534.3万人次,累计补贴资金39.1亿元,带动消费362亿元。咨询机构科方得Co-Found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以旧换新带来的需求扩张中,地方既要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又要争取把先进产能真正留下来、强起来。
消费者的以旧换新账本
王莎是新西安人。考虑到子女教育、老人医疗等问题,她带着家人在去年底来到西安。举家迁徙的首要问题,便是住房与出行。为保障家庭日常通勤的便利性,置换新能源汽车成为刚性需求。
这一消费决策最终在政策助推下迅速落地。王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6月14日完成旧车过户后,我们旋即于次日支付全款购置新能源现车资源,并实现当日提车。6月16日正式提交申请后,系统四个工作日便完成审批流程。6月20日获审核通过后,7月7日15000元财政补贴全额到账。”
老旧燃油车置换新能源电动车正成为当下消费市场明显趋势。
“作为一线销售,我对补贴政策的感受十分深刻。比如今年以来,我们自己会把各级政府补贴政策、资料需求以及渠道网址列出一份详细表单,在客户买车时,根据具体情况给出补贴总额。让潜在收益从政策条文转化为消费者能看到的差价数据,帮助他们降低决策成本。”西安浐灞生态城新能源品牌4S店中销售王伟说。
王伟认为,今年新能源汽车本身就处于价格调整周期,厂家让利空间大。各级财政补贴的落位成为助推消费者决策的"临门一脚",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便宜”就是竞争力。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合力下,消费者正在重塑决策逻辑。在京东MALL西安未央店,消费者刘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夏天温度太高,老人家里的空调使用多年。趁着补贴换新,算下来能省2300元,相当于又省出一台空调。
“粗略估计,今年夏天空调安装师傅的工作强度起码增加了一倍。”京东MALL商城内工作人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本身夏季部分爆款机型会推出专属折扣来促进销量,今年更加火爆。包括整个小家电的销售情况都在向好,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等,品牌门店进店率都在提高。”
上述并非孤例。据悉,自高温应急方案推行以来,苏宁易购在西安的安装工力调配三倍以上,空调品类销售同比增长150%。
撬动超百亿消费市场
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会议中,商务部透露了今年以旧换新的重点方向。
在去年政策基础上,按照中央部署,聚焦广大消费者实际需求,扩大了“换新”补贴的品类范围,家电从“8+N”类增加到“12+N”类,增设了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
西安市以旧换新政策依托国家框架与地方特色形成协同机制,进一步为本地消费者定制了多级激励。比如西安各区县及开发区先后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实施梯度补贴标准,个人消费者在参与活动的车企购买新能源汽车,最高可获1万元补贴。
据悉,本次补贴政策覆盖雁塔区、曲江新区、西咸新区、经开区、高新区、浐灞国际港、鄠邑区、新城区、未央区、高陵区共10个区域。
此外,围绕扩围拓品,在家电领域原有八大类产品的基础上,将微波炉、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四类商品纳入其中。同时,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热销数码产品也被纳入补贴范围。
在此基础上,西安市仍然在探索与完善更多元与健全的以旧换新政策引导体系。
以西安市六大主城区之一灞桥区为例,6月10日,“‘深化六个改革’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新闻发布会上,灞桥区相关人士透露道,将深挖消费新增量,加力扩围以旧换新,推动新能源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消费,全年筹办促消费活动不少于50场次。
同时,打造消费新场景,突出华阳城、华夏幸福里等商贸综合体的龙头带动作用,提升区域内商圈品质,推进特色街区创新发展,探索首店经济、银发经济等多元化消费新场景。
政府以“真金白银”刺激消费潜力,企业则通过商贸综合体消费活动、购车零首付、长期低息方案等手段降低门槛。政策多维度发力,在短期内迅速提振了消费者的置换欲望。
量化指标更能直观体现政策效能:截至6月23日,西安以旧换新补贴的统计数据中,汽车报废更新申请22814辆,补贴资金4.13亿元,带动消费30.61亿元;汽车置换更新申请89337辆,补贴资金11.77亿元,带动消费191.8亿元。
同时,全市以旧换新家电领域惠及消费者245.94万人次,补贴资金15.18亿元,带动消费81亿元;数码领域惠及消费者146.9万人次,补贴资金5.14亿元,带动消费41亿元。
西安市以旧换新成为推动全省消费市场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据陕西省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陕西消费品以旧换新持续显效,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78.2%,新能源汽车增长36.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增长26.6%,其中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商品增长47.6%。
产业链的涟漪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以旧换新政策对当地制造业与循环经济的牵引力颇为深远。作为西北汽车产业高地,西安聚集着比亚迪、吉利等龙头整车企业及其核心配套商。
2024年12月13日,比亚迪西安工业园年内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成为比亚迪首个突破百万辆目标的生产基地。
同年,陕西汽车全年产量达175.35万辆,同比增长19.3%,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3.9%,占汽车产量比重达68.3%。这也是陕西新能源汽车连续三年年产量突破百万辆。
以旧换新的政策涟漪正向制造端扩散。小到齿轮、安全气囊,大到电池、车桥,西安的商用车(重卡)产业链和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都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以旧换新。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朱克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政策通过降低消费门槛释放需求,直接带动了从产品设计到制造销售的全产业链条。消费者更换老旧产品的动力增强,新产品市场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但产能并不能无限制的扩张。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记者表示,围绕以旧换新带来的产业窗口期,地方可精准选产能、有序去产能、系统扶产能。把有限的能耗、排放指标做成“擂台”:每季度根据单位能耗产值、R&D占比、数字化水平打分,分数高者得指标,低者退出,形成动态平衡。用土地、能耗、排放、金融等要素建立筛选机制,打造存量“腾笼换鸟”与增量“精准投喂”的政策组合。
张新原表示,在先进产能引导与存量产能优化外,还应建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小试—中试—量产”接力机制,合理设置财政补贴。同时协调人才梯队与绿色产业链供应,安排好产业教授制度、“订单班+共享工程师”、产业链中“链长+链主”以及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等。
张新原指出,地方可以通过“精准识别—要素倒逼—系统支撑—动态退出”的闭环管理,最终实现政策干预与市场调节的平衡。
个人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